<address id="lnzrf"></address>
          <sub id="lnzrf"></sub>
            <sub id="lnzrf"></sub>

              1. 首頁
              2. 新聞中心
              3. 行業資訊
              4. 內容

              高壓之下才有環保

              日期:2017-09-06 人氣:1720
              2014年9月,一篇《沙漠之殤》的報道曝光了騰格里沙漠腹地嚴重的環境污染。曾經風光無限好的騰格里沙漠,腹地卻驚現十幾個足球場大小的污水池,一時間輿論嘩然。后來隨著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國務院督察組的介入,騰格里污染事件被嚴肅處理,涉事企業關停,相關責任人后被問責,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污染企業負責人也受到了法律制裁。時至今日,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污染企業開展了哪些整治?污染治理的成效如何?未來全國能否杜絕是此類嚴重污染事件再次發生?帶著這些疑問,中國化工報記者來到了位于騰格里沙漠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對當地政府及污染企業進行了調查和采訪。
                政府聲音: 壓力巨大,未來環保標準將更嚴
                在寧夏中衛市采訪期間,記者見到的每一位政府官員臉色都不輕松,特別是環保部門的人員,更是面色凝重。據記者了解,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曝光之后,環保局多位領導已經被處理或者免職,目前環保局的人員很多是從其他部門抽調來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次環保風暴給中衛市的環保部門好好地上了一課。目前環保部門壓力巨大,經常加班,工作到晚上11點是家常便飯。
                毋庸置疑,今日之壓力來源于當初環境污染事件的曝光,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帶來了污染?大部分政府官員并沒有或不愿意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中衛市環保局副局長趙鳳山向記者簡單總結了中衛市以前在環保工作上的失誤:“之前環評門檻低,導致企業很容易就能通過環評進行生產。之前的高鹽廢水由于在監測上不嚴,企業沒有自律,將沒有達標的廢水也排了進去。”
                趙鳳山認為,通過一年的整改治理工作,現在中衛市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甚至群眾,在環保觀念上都有了非常巨大的進步。“通過這次事件,政府將整個園區進行了全面的排查,可以說把這個園區翻了個底朝天,排查出了非常多的問題并進行了整改。”趙鳳山說。
                據中衛市化工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馬震介紹,目前中衛市化工園區的大部分企業處于停產狀態,少部分查出問題較小,并且完成整改的企業進行了開工。
                記者也看到,現在中衛市化工園區內一片蕭條,多數企業并沒有開工,區內人員稀少。據趙鳳山介紹,掛牌督辦的18家企業,目前已經有13家完成了整改驗收,等待批復結果,另有5家企業由于化工環保設備需要專門定制,設備到了之后還要進行裝配和調試,處理需要時間尚未完成整改,目前整改的最后期限是9月底。
                “今后中衛市將會采取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來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趙鳳山說,今后政府將在環保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政府將審慎發展化工,對耗水量大、排放量多、工藝落后的化工企業將不再引入。同時加強對現有企業生產工藝的改造,提高污染排放的等級,從以前的國家綜合排放三級標準提高到二級排放標準。另外通過提高用水價格和排水價格倒逼企業少用水、少排水,改進生產工藝,來提高環保水平。政府方面還將提高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加強污水處理廠、中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確保環境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
                趙鳳山還告訴記者,由于騰格里沙漠位于寧夏和內蒙古兩區交界處,在區域協調方面,目前寧夏和內蒙古之間已經簽訂了框架性協議,在涉及的環保問題上,今后兩省將互通互聯、聯合監察,共同監督騰格里沙漠周邊的環保問題。目前正在接觸,準備修訂具體的內容。

                圖為寧夏明盛染化公司老廠區內只剩下一個破罐和滿地黃沙。

                圖為寧夏明盛染化公司正在對舊廠區污染的地下水進行治理。
                企業采訪: 整改治理,仍在緊張進行中
                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曝光后,寧夏明盛染化公司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舊廠區也被永久關停。
                一年后,記者造訪明盛的新廠區發現,現在企業并未開工,只有污水處理設施處于運行狀態。明盛染化公司技術負責人侍春明向記者介紹說:“污水處理設施正在處理舊廠區的被污染的地下水。由于舊廠區地下水受到嚴重的污染,目前正在將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并用槽罐車運到新廠區,利用新廠區的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這是明盛最后一個沒有完成整改的問題。”
                對于什么時間才能完成這項整改,侍春明表示沒有具體的時間表,要根據地下水處理的情況來決定,等到抽出的地下水達標才會停止這項工作。
                其實,一年來外界一直對明盛存在三大質疑:一是為何明盛能在事發后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建設新廠區,企業是如何通過環評的?二是新廠區采用什么樣的工藝?三是是否會繼續污染?
                面對記者的三個追問,侍春明的回答是:“寧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遷建項目2013年12月由中衛市工信局備案,2014年3月11日取得中衛市環保局衛環發【2014】30號《關于對寧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2萬噸/年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技術改造、1萬噸/年6-氯-2,4-二硝基苯胺新建、2000噸/年6-溴-2,4-二硝基苯胺新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評批復》,遷建項目于2014年3月21日開工建設。明盛新廠區投資了9116萬元建設環保設施,其中硝化工序采用了四效真空回收裝置,將一、四效蒸餾出來的冷凝水部分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另一部分和二、三效冷凝水去硝化工序作為洗滌水循環利用,濃縮出來的硫酸循環使用,取代了傳統的石灰中和法。還原工序采用了加氫還原工藝替代了國家明令禁止的鐵粉還原工藝。污水站采用物化和生化技術,廢水處理后達標排放,全公司設置一個總排口,利用在線自動檢測系統跟蹤監督,全流程采用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實現源頭和過程控制。”
                在明盛的新廠區,記者見到了新建的四效真空回收裝置、加氫還原裝置和天然氣制氫裝置,沒有繼續使用鐵粉還原工藝的跡象。然而由于企業并沒有進行生產,未來新廠區的運行情況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此行中記者了解到,曾在媒體報道中頻繁出現的巨型蒸發池,并不屬于明盛染化公司,而是屬于明盛公司的上游企業——寧夏華御化工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顧家立表示,蒸發池是由工業園區投資建設并無償提供給華御公司使用的,但是華御公司確實存在違規的現象,向本應只能排放高鹽廢水的晾曬池中排入了其他的一些不達標的廢水,導致了嚴重的后果,為此企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圖為寧夏華御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家立在給記者介紹公司的污水處理流程。

                圖為寧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暫存廢水處理池正在處理廢水。
                顧家立向記者介紹了一年來華御化工的整改措施:
                2014年10月19日,華御公司污水處理裝置一期工程建成投入運行,同時停止向蒸發池排放工業廢水。一期裝置設計處理能力750立方米/天,能夠滿足正常生產時各生產裝置污水的處理,污水經處理后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2002)二級排放標準后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
                2015年3月6日公司全面停產至今。2015年3月10日開始蒸發池暫存廢水的回抽處理工作,公司委托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作為回抽處理過程的監理方,監理單位對污水處理裝置的建設和蒸發池積存污水回抽至污水處理裝置的處理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理。同時,公司委托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及市環境監測站對出水水質進行全過程監測。2015年6月蒸發池暫存污水的回抽處理全部完成,共計約回抽處理近8萬立方米的蒸發池暫存廢水。處理后廢水排出口裝有在線監測儀器,實時監測數據同步送政府環保監測平臺。目前,公司的污水處理裝置已經完全滿足公司產品裝置滿負荷生產時的廢水處理,恢復生產后不會對環境產生新的污染。

                對于蒸發池回抽后土壤的治理情況,顧家立表示,2015年5月13日華御公司與北京博誠立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寧夏華御化工有限公司蒸發池場地環境調查與修復方案》技術咨詢合同。委托北京博誠立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對蒸發池所在區域進行環境污染調查,并提出污染場地修復方案。北京博誠立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先后進行初步現場調查,并于2015年6月再對蒸發池進行了土壤污染取樣工作。通過對采取土壤樣品的測定,于2015年8月編制提供了蒸發池土壤污染調查評估與修復方案,2015年8月4日,中衛市環保局組織相關專家對方案進行了評審,同意蒸發池底泥按照此方案實施。根據土壤污染調查評估與修復方案及專家評審意見,將底泥分類處理,部分鑒定為危險廢物進行處置,建設合格的危廢填埋場填埋,對部分鑒別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進行處置,填埋與中衛市工業固廢填埋場。底泥清理完畢后,經中衛市環保局驗收合格后,需要使用本地沙土覆蓋恢復原地貌后撒草籽綠化,減少水土流失量。目前,危廢填埋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都已處理完畢。


                圖為寧夏明盛染化公司高效還原加氫裝置。
                公眾追問: 騰格里外,還有多少污染未被追究?
                在中衛市采訪期間,記者看到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在治污和整改上花了大力氣、下了真功夫。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個大前提之下,那就是來自習總書記的專門批示和環保部的掛牌督辦。如果這件事并沒有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后果將會如何?記者無法妄加推測。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寧夏明盛的停產導致染料中間體70%左右的產能瞬間縮減,一時間,山東、蘇北、浙江、江西甚至上海等地均有企業偷偷上馬還原物裝置,或者將原先已經停掉的還原物裝置重新恢復使用,這些裝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用的仍然是落后的老工藝,與明盛此次被關停的工藝基本相同,污染問題同樣嚴重。可以說,一批在明處的企業到下了,另一批污染企業正在暗處破土重生。浙江省石化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陳文森表示:“衷心希望這次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是還原物污染的一個果斷的句號,而不是省略號。”
                騰格里污染事件,從發生到被新聞媒體曝光,從而引起黨中央高度重視,最后被嚴肅處理,這一過程典型地反映出我國許多重大污染事件從發生到被處理的全過程。環保部中國新聞環境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成亞威表示:“從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看出許多問題。比如:地方政府在處理環境與發展問題方面的失誤;基層環保部門在行政執法方面的失職瀆職;企業違法排污謀取經濟利益;群眾舉報無門以及新聞媒體在促進問題解決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當然,問題的最后解決,往往要靠上級領導乃至最高領導的重視與批示。”
                這,也許就是當前中國環境污染事件解決的一般路線圖。犧牲環境謀取利益是一些企業的選擇,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因財政壓力而放任“帶污染和帶血的GDP”。這些地方的環保部門,往往迫于政府的壓力,在環保執法時畏手畏腳;而對群眾的舉報,則往往置之不理。難道,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真的只能靠媒體的曝光和黨中央的重視?上級政府的高壓和掛牌督辦才能讓地方政府有了環保的動力?那些沒有被曝光或者沒有受到關注地區的污染問題能否快速有效的治理?這是一個所有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該意見以9部分35條的篇幅構建了近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并首次將“綠色化”與“新四化”并舉,其關于“健全政績考核制度”和“完善責任追究制度”的論述尤其引人注意。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追究,一方面是要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制,實行終生追責;另一方面,對破壞生態文明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些條款的制定,也戳中了我國治理環境污染犯罪的軟肋。希望法律的健全和責任追究制度的威懾,能夠還祖國青山綠水,讓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再哭泣。


                你覺得這篇文章怎么樣?

                00
                草莓视频a_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_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_日本偷拍免费内射